李亚鹤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细究起来,部分培训机构敢堂而皇之地“套路”消费者,主要是由于监管滞后,对违规行为缺乏严厉的处罚措施。
近年来,每当一个新兴职业出现,一些不良培训机构便蜂拥而上,对消费者“围追堵截”。“碳排放管理师”的报考套路才被曝光不久,近日,又出现了“公共营养师”培训乱象。据报道,部分公共营养师培训机构以“0元学”“包拿证”等招揽学员,但学员“学成”之后,非但没能找到工作,反而退费无门,有的人甚至因此背上了网贷。
回首过往,公共营养师这个小众职业几经沉浮。2005年,原劳动部启动了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考试。只是,由于门槛较低、监管不严,“买证”“包过”等问题不断。2016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公共营养师在列。2021年,人社部颁布了网约配送员、公共营养师等18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公共营养师的职业概况、工作要求、鉴定方式等进行明确规定。
其实,现在的公共营养师职业技能考试只是对从业者的专业技能评价,并不是从业者必须拥有的通行证。根据《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公共营养师”不在准入类职业资格目录之中。部分培训机构却虚假宣传,混淆职业准入和职业技能评价的区别,让一些从业者稀里糊涂地受骗。
应该说,新职业的涌现,折射出时代的新发展。在社会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之下,公共营养师前景可期。但是,培训质量不高、花钱买证等乱象,也让这一新职业备受质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细究起来,部分培训机构敢堂而皇之地“套路”消费者,主要是由于监管滞后,对违规行为缺乏严厉的处罚措施。
目前,相较于新职业身份被盖章认证的速度,相应资质要求等规范文件的出台具有一定迟滞性,这就为一些居心叵测者提供了“讲故事”的空间。在监管不充分的背景下,竞争压力和利益驱动也让一些培训机构铤而走险,乱收费、胡考试、滥发证等现象愈演愈烈。
前不久,人社部发文,自3月起对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进行专项治理。针对随意举办培训、评价、发证活动,以及乱收费、滥发证、虚假宣传等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并将这些违纪违规培训机构和评价机构纳入“黑名单”。这向市场和社会传递出了“强监管”的明确信号。
新职业拥有广阔前景,但是相较于传统职业,新职业没有前例,不可避免会遇到“成长中的烦恼”。针对市场上层出不穷的“包过”机构,监管部门应细化权责,重拳出击。要斩断虚假广告的传播链条,重罚不具备相关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同时,规范相关考试科目的招生信息和报考渠道。多个端口协同发力,不断完善监管措施,才能避免新职业培训野蛮生长,促使新职业走上正规化、专业化发展道路。
堵偏门之后还要开正门。“考证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旺盛需求。对此,有关部门和机构不妨加强政策引导,多层次开展相关培训,为新职业人才成长提供支持。
当然,金光华董事长想提醒广大消费者:天上不会掉馅儿饼,别幻想着“一证走天下”。事实上,技能证书只是求职的敲门砖和加分项,任何时候,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社会实践才是用人单位更看重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0733news.com/waq/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