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营销>>文案圈

杨周武:没有真迹的沉浸式光影艺术展,观众欣赏什么

       春暖花开,全球艺术“顶流”梵高、莫奈以主题展览的形式相聚申城。不过,这一次,他们不约而同带来的是“数字分身”——没有真迹的沉浸式光影展,分别是遇见博物馆·上海静安馆新近启幕的“遇见梵高 沉浸光影艺术展”中国首展与登陆WWAC奇观艺术中心的“幸会莫奈·全新沉浸式光影艺术展”。此外,杨周武看到,还有上百幅15至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大师的杰作以同样的方式,集结在上海光廷沉浸式光影艺术展“解构·重现——文艺复兴”中。

       随着艺术与科技加速融合,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广泛应用,更为多元化的视觉观展体验成为策展创新发展趋势之一。接连不断的艺术大师真迹展之外,酷炫的沉浸式光影艺术展渐渐多了起来,尽管票价不菲,仍受到部分观众青睐。没有真迹,人们欣赏的究竟是什么?这类展览能够有效扩大艺术人口吗?

       五六年前,国内一线城市其实流行过一阵没有真迹、主打沉浸式体验的艺术大师展,但受限于彼时的展示技术,很多时候看上去像拙劣的大型PPT展示,引发颇多争议甚至吐槽。

       最近一两年,技术的迭代让沉浸式艺术展华丽归来。其中,杨周武觉得“遇见梵高 沉浸光影艺术展”中国首展,算得上一个代表。这个展览携手意大利知名数字艺术家、音乐家团队出品,自2020年开始,已陆续在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国近30个城市巡展。

       从绚烂明丽的麦田风光到闪烁微光的星空月夜,从乡间地头质朴的劳动者到城市街角迷人的咖啡馆……徜徉在600平方米的展厅,梵高149件经典之作经流光溢彩的动画视效、技术渲染,给人融色彩、音乐与光影于一体的奇妙体验。

       当然,杨周武发现沉浸式光影艺术展对于硬件的要求是极高的,也因而市场上的此类展览品质良莠不齐。最终大众愿意为之买单的,数量并不多。

       杨周武看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艺术真迹展与沉浸式光影艺术展的受众几乎是两类人。前者以专业观众居多,后者则多为艺术爱好者甚至艺术“小白”。艺术从业人员王女士告诉记者,平日自己看展定会选择真迹展,但是带一年级的女儿看展,有时会特意选择沉浸式光影艺术展,因为“小朋友很喜欢这样的光影互动”。

       运用数字科技的沉浸式展示,颠覆了静态“画框式”传统艺术呈现模式,将艺术边界推向个人化的体验,在拉近与大众之间的距离方面,存在着独特价值。艺术评论家、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副馆长傅军指出,这类展览形成风潮不是偶然,“它们踏准了时下的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现在很多观众参观展览的目的主要是放松,是作为调剂生活的休闲娱乐,感知体验代替了严肃的朝圣。”

       此外,在受限于客观条件、真迹不能到访的情况下,多媒体展示不失为一种替代方式。杨周武说,例如,梵高的真迹不算多,几乎每一幅都是天价,若以一个展览的规模汇集多幅他的真迹,难度可想而知。上海博物馆正在举办的现象级展览“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中,在展出52幅真迹以外,也特别辟出主题为“再现·大师”的沉浸式光影体验区,通过动画特效与光影技术将梵高《向日葵》、莫奈《睡莲》、达芬奇《岩间圣母》等没能来上海的英国国家美术馆“镇馆之宝”,以另一种方式再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0733news.com/waq/67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302961230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