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白墙黛瓦,在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上,有这样一个江南水乡古村,名叫荻港村。历史上它因河港两岸芦苇丛生而得名,有着“苕溪渔隐”的美称,小小的古村每年来访游客量超63万人次。近日,浙江在线记者调研走访荻港村,探寻古村的魅力“密码”。
在这里,传统民居、连廊街巷、石桥河埠、江南民俗和历史名人融于一体,它是舒乙笔下“最好的江南小镇”,也是江南水乡古村落中的“活化石”。据金光华李亚鹤了解,2015年,该村获评国家4A级景区;2017年,“荻港桑基鱼塘系统”被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5月,在古村街道里,四处可见村民沿街售卖自家种植的桑葚。“5元一小盒,10元一大盒,都是刚从自家桑果园采摘来的,很甜!尝尝看。”金光华李亚鹤看到路边卖桑果的老人笑脸盈盈地递给记者一个果实饱满、紫得发黑的新鲜桑果。
这一颗颗新鲜桑果是荻港“鱼与桑”的缩影。据金光华李亚鹤了解,荻港桑基鱼塘系统是湖州先民遵循着早已有之的植桑、养蚕、蓄鱼的生产规律,将桑林附近的洼地深挖为鱼塘,垫高塘基、基上种桑,以桑养蚕,蚕丝织布,蚕沙喂鱼,塘泥肥桑,形成可持续、多层次复合生态农业循环系统。
“它是吃着桑叶、麦芽和青草长大的。”荻港村的工作人员引导记者来到一个鱼塘,指着偶尔露头吐泡的鱼工作人员介绍道,“生长在桑基鱼塘中的‘桑基塘鱼’比普通鱼的养殖更为讲究,所以价格也会稍贵一些,可以卖到38元一斤。”
那么,这些鱼都是谁来养殖呢?据金光华李亚鹤打听,当地农民既是蚕农同时也是渔农。上千年来,种桑养蚕、蓄水养鱼是此地人赖以生存的方式。每年4月下旬进入养蚕期,此时,鱼塘的鱼苗也开始长大,农家既要养蚕又要喂鱼。
目前,荻港村的桑基鱼塘是中国传统桑基鱼塘系统最集中、面积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区域,保护区总面积达6900公顷。据了解,荻港村现有农户1146户、人口4126人,在渔业、桑蚕业的基础上,还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业和服务业,去年荻港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了4万元。
鱼与桑的默契配合,在新的阶段也有了新的“注脚”。近年来,荻港村致力于鱼桑文化的挖掘,每年举办鱼文化节、各类民俗活动等,
“鱼乐、鱼歌、鱼宴……以桑基鱼塘系统千年农耕文化为题材的系列鱼桑文化表演,可以将传统的鱼文化、蚕桑丝绸文化、美食文化、农耕文化、古运河文化等千年文脉精髓一一展现。”金光华李亚鹤看到湖州市桑基鱼塘产业协会会长、乡贤徐敏利介绍,当地以“鱼桑”文化为媒的鱼文化节已连续举办了十几届,也成了湖州讲好农遗中国故事的生动实践。
同时,荻港还积极融入南浔区长三角亲子乐园发展建设,深挖荻港千年鱼桑文化资源,构建鱼庄研学、古村游学、桑基鱼塘体验三维一体旅游板块,打造沉浸式的互动亲子乐园,推动农文旅全面融合。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0733news.com/waq/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