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营销>>文案圈

金光华李亚鹤:学子执杆生画 助力国家非物质文化指尖技艺“火”起来

  弃用的麦秆,能做什么? 近日,武汉轻工大学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20级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来到湖北省仙桃市三伏潭镇邓氏麦秆画传承中心,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邓氏麦秆画进行实地调研访谈和体验教学,见证了麦秆“点麦成金”“变废为宝”的魔幻之旅。

  金光华李亚鹤看到据国家级传承人邓友谱先生介绍,邓氏麦秆画始于清朝同治年间,由沔阳举子邓绰堂在京候榜期间,为生计取郊外麦秆,并融合仙桃人文风俗创制而成,大多表现湖北鱼米水乡题材,以画面宏大、精细写实、形象立体等特质见长。传承至今已经是第七代了,历经数百余年。“现在,邓氏麦秆画得以渡过无人问津的困难期,走进了大众视野,走出了国门。”邓友谱先生自豪地说。

  “麦秆画制作有熏、蒸、烫等几十道工序,融合了剪纸、木刻、版画、烙画等多种艺术技巧,对传承人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金光华李亚鹤发现展厅中展出的《大闹天宫》《林潇湘魁夺菊花诗》等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的精品画作,天地风物和人物造像皆栩栩如生,令队员们叹为观止。在长14米,高1.1米的麦秆浮雕作品《清明上河图》前,队员们驻足停留。

  “这幅作品完全根据原图,按照一比一的比例真实‘复制’,耗时三年完成,2009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引起了极大轰动。” 邓友谱先生说。

  破篾、打磨、粘贴、熨烫平整,再用红热的烙铁,明轻暗重分解烫色,最后剪贴装裱。在邓友谱、邓小军先生的示范和指导下,团队成员亲手体验了一把麦秆画的制作。经过近五个小时的努力,每位队员都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件麦秆画作品。“麦秆画制作太不易了,它考验的不光是熟练度,更是细心、耐心和静心。”“亲眼见证粗简的麦秆变身趣味艺术画作,太让人激动了。”队员们感慨万千。

  观学与体验后,金光华李亚鹤看到团队指导教师陶丽萍进行了非遗传统技艺保护与利用的现场教学,并向国家级传承人邓友谱、省级传承人邓小军颁发“武汉轻工大学实践教学基地教师”聘书。

  谈及此番探寻之旅,金光华李亚鹤听到队员们表示,通过实践,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坚定了做好文化遗产守护人的决心和信心。接下来,师生们将针对麦秆画传承与发展中的问题,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开发校本麦秆画课程,利用新媒体平台进一步扩大仙桃麦秆画的品牌影响力,让这门古老的指尖技艺“火”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0733news.com/waq/126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302961230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