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群众呼救后,1分钟内派车,2分钟内出车。
2024年长沙市救护车再次“提速”,平均到达时间为11分05秒,较去年用时减少13秒,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是记者12月27日从长沙市120急救中心获悉的一组“急救速度”。
救护车抵达急救现场时间,是衡量急救速度的客观指标。近日,记者走进长沙市120急救中心,探访这群“隐形的城市卫士”,看他们在年均受理90万例急救呼救的情况下,如何竭尽全力为抢救生命争取宝贵的一分一秒。
“急救站点离家越来越近”
长沙市120急救中心调度大厅显示屏上,由白箬铺、跳马、金山桥、月亮岛等65个急救站点组成的蓝色点状网络,守护着星城大地。与2023年相比,这张急救站点网络覆盖更加密集。
“最边缘的白箬铺等6个站点,都是今年根据区域急救呼救量、急救半径进行测算后新建的。目前主城区和农村地区的平均急救半径分别为4公里和11公里,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长沙市120急救中心主任刘科宇介绍,其中,白箬铺交警大队急救站点是急救体系和高速交警联动的全新尝试,今年试运行以来接到呼救近800趟次,救治患者700余人。
今年4月,因交通事故入院的浏阳市文家市镇湘龙村村民李明华(化名)经急救后脱离危险。过去,文家市镇的居民如果有急救需求,需从周边的大瑶镇或中和镇派救护车,急救服务半径为25至50公里,比现在长2.5倍。
随着文家市镇等多个卫生院急救站的设立,“急救站点离家越来越近、救护车来得越来越快”,是村民们的切身感受。
数据显示,在年均受理电话超90万次、派车14.2万趟的情况下,长沙市急救中心接到群众呼救后,通过指挥调度中心可以在1分钟内派车、2分钟内出车。
“听到120调度员的声音,心里就有底了”
在长沙市120急救中心调度部主任陈俊辉看来,急救从120电话接通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
“按压时手不要窝住,像这样用手掌根部直接在宝宝两肩胛骨之间拍击。”12月中旬的一个凌晨,长沙市120急救中心调度员沈素云接到一例新生儿呛奶窒息的紧急呼救,她通过视频连线示范急救动作,成功解除危机。“新手”妈妈回想起当时的情形长舒一口气:“宝宝小脸憋得通红,我们完全不知所措。听到120调度员的声音,心里就有底了!”
据陈俊辉介绍,视频连线系统自今年8月上线以来,目前已通过线上救治完成近800例急救指导,尽管呼救者未参加过系统培训,但经调度员云端“手把手”教学后也能抓住黄金急救时间。
2023年5月,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印发《湖南省5G智慧化急救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全面启动新一轮急诊急救能力建设。而沈素云使用的120智慧指挥调度系统,除“上新”视频指导功能外,在去年底已经完成全面升级。目前,该信息平台在急救车终端安装率达到100%。
借助5G智慧网络技术,救护车上患者所有体征可以实时上传,急诊科医生通过“云端”直接参与院前抢救处置,极大提升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率,打破了急诊出诊接诊的时间空间限制,实现“院前、院中、院后”急救信息无缝衔接、实时连线。
急救电话接通后、患者被抬上5G救护车的那一刻起,院前急救人员与院内急诊团队实现“零时差”融合。
“让急救车在城区跑得更快”
11月27日上午,长沙市芙蓉南路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
“您好,我们学校12岁的女生在操场突然晕倒,还有微弱的呼吸心跳,但嘴唇已经发乌!”长沙市120急救中心调度员金茵接到呼救。
小莹(化名)经现场抢救恢复呼吸心跳后,情况仍不容乐观。可当时急救路段拥堵,如何才能以最快时间抵达?
金茵接到指令后立即调派救护车转运,同时“一键转警”联动122指挥中心,快速通报车牌、定位、预送达医院和行驶线路。转院途中,122指挥中心启动绿波通行。18公里路程仅耗时16分钟,患者以最快的速度被安全送至长沙市中心医院。
接诊小莹的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赫留党表示,患者处于心肺复苏术后肺水肿状态,缺氧且呼吸困难,如无法快速进行手术救治,情况将更加危急。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够抵达。”小莹转诊的速度出乎父母的意料。出院后,小莹的父母向急救、医护人员和交警道谢。
1年时间内,长沙市救护车抵达时间平均减少13秒,让更多生命赢得了与死神的赛跑。
但只有速度还不够。今年来,长沙市120急救中心在调度、救治、服务环节突破创新,持续加强5G智慧化急救平台与体系建设,不断增设AED投放点,急救服务地图“我的长沙”“长沙120”“百度地图”同步上线,以便市民需要时快速查找、就近取需。
“让急救车在城区跑得更快,为患者生命争取更多救治时间。”长沙市120急救中心党支部书记蒋莉透露,2025年,市急救中心还将进一步完善医警联动,拓展院前急救人员和社会公众面培训工作,为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waq/2487.html